
《狼图腾》观后感(通用15篇)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图腾》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图腾》观后感1这几天读了《狼图腾》,第一次看它是在初中的军训,旁边上铺的一个同学带了一本大厚书,就是《狼图腾》,当时借来看了两眼,内容是狼群捕食马群的一段,没认真看,不过感觉狼还是挺聪明的。后来这本书太厚了,就没有继续读,所以到这次读《狼图腾》之前一直觉得这本书是写狼群有多么聪明,大概和“列那狐的故事”差不多吧。但是真正通读完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和我以前的理解大相径庭。
作为小说,语言很重要。开始读上这本书就是爱不释手,为什么呢?一上来作者还没有交代主人公,也没有详细介绍文章中的人物,立即进入到老人和陈阵观察狼的围杀行动。之后就是隔两段就岔开话题介绍一两个人物,始终不大段地描写狼群的包围,最后人物交代的差不多了,作者又重新把我的视线引回了狼群的进攻。从这时开始我就被作者牵着走,沿着作者笔下的线索阅读。当然,如果语言枯燥,那肯定不会吸引我的注意力。不过在这边文章里可是妙趣横生。文章里有一段说,他们煎野鸭蛋喂小狼,结果小狼一口吞了下去,这是我脑袋中划过一个景象,猪八戒吃人参果,两个景象重叠在一起我把自己逗乐了,然后作者写“没准狼的味蕾都长在胃里了。”这么风趣的语言可不是在书房里干想出来的,看来作者当时的生活一定很幸福,很快乐。
说到文章内容,通过编者荐言,我得知了文章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姜戎,但是因为这是小说,可能会有一些改动,所以还是勉强地称主人公为陈阵吧。
陈阵刚刚到达草原时,作为一个啥也不知道的北京知青,认识了在内蒙古生活了半辈子的毕利格老人,称之为阿爸,可见两个人的关系只近。一个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一个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这两个人碰在一起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火花呢?幸运的是,正如他们称呼的那般,这两个人仿佛是亲戚似的,互相关心,除了一些小矛盾,并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所以陈阵在老人眼中不是一个打扰草原的“外来户”。
《狼图腾》观后感2狼,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贪婪、自私、凶狠的坏蛋。却也有人视狼为神,向往狼的自由,尊敬它的智慧、顽强和尊严。在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对狼有了不同的看法。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北京知青陈阵和朋友杨克去内蒙古边境插队。在狼对陈阵的吸引下,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他钻过掏过狼崽、养过小狼,与狼战斗过,也与狼缠绵过。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经历了很多事。
在观看中,我发现,狼是智慧的。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狼是勇敢的。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扯马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狼是团结的。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在草原上,人成为了狼的学生,从他们那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我们要像狼一样,积极拼搏,团结合作,将两者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就会获得非常大的胜利!
《狼图腾》观后感3故事发生在广阔无垠的额仑大草原上。
一天,两名知青来到了这个宛如仙境般的“天堂”。一个叫陈阵,另一个叫杨克。陈阵因为抵挡不住对狼的诱惑,因此陈阵冒险去狼洞掏狼崽。时间飞快地流逝,转眼间小狼长大了,陈阵在蒙古额仑草原长时期与狼共舞,与自己深爱的小狼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最终小狼厌倦了这样被铁链拘束的生活,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父亲的再三呼唤中,小狼感到自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号召着,小狼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为了让自己的生命重新绽放出新的光彩,于是小狼拼命挣脱铁链,导致喉咙受伤,含恨而终。
狼的那一双冰冷的双眸中暗藏着鲜为人知的向往——自由,它们那种崇尚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我想,狼也好,人也好,只要拥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尊严,你的生命就会值得别人尊敬,这样的一生就会得到新的升华。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人生的旅途之中要多一些自由、多一些尊严,只有这样,你的生活才更加精彩,更加充实,更加快乐,更加美满,就像影片中的小狼一样,为了自由和尊严,不惜用生命做代价,真是可歌可泣、惊天动地。一旦失去自由,你的生命将黯淡无光,毫无意义。自由对于人类和动物而言
是非常重要的,动物失去自由,生命将不受自已掌握;人类失去自由,将一事无成。
在我们身边也有拥有自由,尊严的人。比如街头卖唱的残疾人,身体的缺陷,没有挡住对生活的向往和自由,他们一样拥有尊严,身残志坚,令人尊敬,他们才是生活中的强者。
黄昏,一匹孤狼站在远方,远远地俯视着辽阔无边的额仑大草原,夕阳把它孤独的影子
拉得很长很长,许久,它转过身,向草原尽头走去,消失在茫茫暮色之中,从此,额仑大草原上就再也没有狼种了,自此,就是另一个传奇的故事的开始……
《狼图腾》观后感4昨天我们一家去看了一部电影——《狼图腾》。我被这部电影深深的震撼了。
《狼图腾》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要与大自然和平相处的故事。学生陈阵和朋友到蒙古当知青。一天夜里,首领老爷爷带领他们去挖狼群储蓄的食物----死黄羊,老爷爷说只能挖一半,要给狼群留一半,否则它们就会去咬牲畜。但夜里,一个商人把黄羊都挖走了,导致了骨瘦如柴狼群愤怒到了极点,然而这时,愚昧的官员要捕杀狼,他们认为狼是祸害,必须斩草除根。老爷爷叹气说:“这个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如果没有狼,越来越多的黄羊会把草原的草吃光,所以需要狼来维持黄羊的数量。如果人类要捕杀狼的孩子,本来就愤怒的狼群一定会报复的。本来一个好好的生物链,被人插上了一脚,生态就会遭到破坏。”正如老人所料,狼群在一天夜里咬死了许多羊,牧人遭到重大损失。
还有一段感动的地方,就是陈阵收养了一只狼后,像养狗一样养它,天天喂它。但老爷爷在陈阵不小心被自己的狼咬伤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狼天生就是一名战士,它们喜欢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食,你剥夺了那只狼向往自由,去捕食的权利,夺走了它的荣耀,所以你应该放了它。是呀,狼不是狗,它们不喜欢靠人的喂养生活。狼是属于大自然的,也就是蒙古人口中的腾格里。所以 ……此处隐藏4204个字……物的多样性已经被打破,打来打去,打尽了"豺狼",最后遭殃的还不是我们人类自己?
《狼图腾》观后感12朋友推荐我说,《狼图腾》这部电影非常不错。我也总是给自己找借口说自己很忙,没时间看。因此,一直也没有看这部电影。暑假快要到了,我也想给孩子囤一些书,想给孩子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读的好书,也正好借这个机会,陪女儿一起观看了这部电影。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那一幕幕人们追狼、捕杀狼群的残忍画面一直浮现在我眼前……
说到狼,我们人类总会用“凶恶”、“凶狠”“残暴”等字眼来形容它们。可是,当我们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你也许会改变一些看法。
在这个自然界里,存在的这一切的生物,大家都是一个生物链,相互依赖生存着的。但是,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人类,就是我们那一部分“残忍”、“贪婪”的人类们,用他们沾满鲜血的手,去把一个美好的安宁的社会破坏掉了。
像我们电影里面的蒙古额仑大草原里的牧民们,他们十分善良,他们和狼群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与狼和平共处。当狼群把黄羊追到湖里,这里的牧民们为了自己生活所需,只取走了很少的一部分黄羊,其余的大部分黄羊牧民们依然给狼群们留下来,因为牧民们知道,这些黄羊是狼群们为过冬而储备的食物。可是,一群外来人的的贪婪,他们取走了湖里所有的黄羊,连一只都没有给狼群们剩下。结果导致狼冬天时,没有食物可吃,不得不去攻击那些善良牧民们的马群,导致牧民们死伤惨重,让狼群和人们之间少了和平,多了残忍,同时也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
接下来的日子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掏狼窝、追杀狼、用炸药炸狼……让狼群和人类之间关系陷入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狼图腾》观后感13今年寒假,我在电影院观看了《狼图腾》这部影片,影片讲述了一位知青与狼的故事。影片开始,唯美的画面令我陶醉。镜头慢慢拉近,广袤无垠的草原映入眼帘,翠绿色的小草在风中摇晃着柔软的身躯,山坡、高地,一层挨着一层,一级叠着一级,好像绿色的阶梯,直达天际。雪白的羊群和壮实的牛儿都低头专注地吃着美味的青草。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之感。牧民骑着精壮的牧马,在一旁悠闲的兜着圈子,草原上一片安宁与祥和。随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其中,一段情节让我对一些像强盗一样的人心生愤恨。
冬季,是狼群储藏食物的时候。它们会潜伏在草丛间,用眼睛观察黄羊,等黄羊吃饱喝足后伺机而动,狼群在狼王的带领下,一起对黄羊进行围追堵截,最终被赶到冰湖之中。冻死的黄羊原本是狼群过冬的食物,但在夜晚,却被贪婪的人类将一只只冻死的黄羊用车全部拉走。站在高处的狼俯视着这一切,眼睛里发出了幽蓝的光。于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等待已久的狼群袭击了牧民的马群,使牧民的生命与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可怜,人类并没有意识到破坏食物链遭受到的惩罚是上天的警示,他们不但没有停下肆虐的脚步,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消灭狼崽,射杀成年狼。狼没了、草稀了、湖枯了。牧民们不得不搬到了另一片草原上。
疯狂的人类打破了人与狼之间的平衡,狼原本以黄羊为食,而人类却将狼的食物抢走,饥饿的狼只好去攻击牧民的羊群。如果狼群定时吃掉一部分黄羊,黄羊对草原的破坏也会相应减少,这样不仅给了草生长的时机,也给牧民的羊提供了丰腴的草原。
这就是生物之间的平衡,它像一座天平,向哪一边倾斜都将是一场灾难。人类应尊重每一种生物的生存法则,不肆意破坏,怀着敬畏去对待一切生命吧!
影片的最后,那只被知青偷偷养大的狼孤独地站在那里……
《狼图腾》观后感14而小说中人物的塑造则面目模糊甚至虚假。先看作者着力刻画的蒙族人物。全书中的第一智者毕利格老人,一望而知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作者硬生生编造出来的一个用于说教的工具罢了,具体原因非我这完全业余的普通读者所能说明,只要有阅读过几十本小说的经验就能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这么智慧的老人存在,但作者把他作为一个小说人物则塑造的很虚假。既然只是一个没有文化、奴隶出身的人,怎能时刻都在与主角进行汉蒙文化比较的讨论与交流,说出那么多睿智的话呢?勇士巴图在马群保卫战惊鸿一现后,便没有什么戏分了,此人塑造的虎头蛇尾。本来我一直以为可以在后文看到有关他的更多更精彩的故事,然而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小说这个完全让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倒是有些欧.亨利的味道啊。其实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他的描写表现蒙族人民的勇敢彪悍、豪放坦荡等等优点,而不是一味干巴巴的大唱赞歌,这才叫小说手法。只有嘎斯迈与巴雅尔两人虽然戏分不多,却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于小说中的汉族主人公,则形象苍白平面,在本书描写的年代里没有感觉到起伏变化,不象知青,更象一名老成的文化比较学学者。
其次,来看看这部学术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述方法。
那些诸如环保、生态平衡的论点,虽不新鲜但绝对正确,我要举双手赞成。但是,观点没错,实现方法却很需要商榷,这些问题即便是专家们,也无法轻易研究出解决之道,而且这并非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本书的主旨无它--血统论罢了,其他的只是高贵血统民族的必然表现。
《狼图腾》观后感15故事其实很简单。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因为文革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认识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也是最重要的动物:狼。一次狼口脱险,陈阵对狼有了强烈的兴趣,养一只小狼崽。与此同时,一群外来人为了利益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狼群和牧民之间的和平被打破,狼群开始向人类逼近。狼群伤害了外来人饲养的羊群,场部主任包顺贵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最后,额仑的狼群被剿灭。额仑大草原,只剩下最后一匹狼——陈阵饲养的那匹狼。
影片结束了,它其实没有告诉我们结果。但我们心知肚明(原书后记有写),失去狼的草原会怎样生态平衡被打破,牲畜泛滥的草原,最后,只会失去它原有的生机。没有什么留下,人们也只会离开。
影片的情节,被陈阵养的那只小狼串联起来:狼群的进攻,上级要求饲养的军马的死亡,巴图的死亡,生产队的被迫迁徙,毕利格被炸伤后死亡,噶斯迈改嫁包主任的弟弟,噶斯迈的儿子被咬伤,那场灭狼运动……也许,还有这额仑大草原最后的结局。
人,动物,自然,三者究竟能否再和谐相处我不明白。我在看电影时,不止一次在心中默念道,放了那个小狼崽吧。小狼如同恶鬼一样,将诅咒带向他们。小狼崽在被包主任当作诱饵后,一向是那副凶狠的神态,更像是恶魔。
但真的是它造成的这一切吗父母和我一齐看的电影,母亲一向在想,这一切是谁的错我一开始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一环一环,没有人说的清这是谁的错,是谁造成了这一切一切的不幸。也许,腾格里明白。
人,动物,自然,三者究竟能否和谐相处
我不明白,也许谁都没有错,谁都有自己不得己的理由。
一切的杯具,起于平衡的被破坏,起于利益分配的不均。也许,少一点私欲,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那草原最后的一匹狼,腾格里会保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