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3-04-25 04:48:57
《呼兰河传》读后感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且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

书的开头,就这样将呼兰河城带入大家的视野,一座带有不动声色、荒凉底色的小城。这里的人们,糊里糊涂地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们物质匮乏,为了能吃到猪肉,他们选择性的相信便宜的猪肉是淹死的猪,而不是瘟猪;他们精神生活贫乏,城里的一场大戏绝不轻易放过,即使人山人海,看不到戏台上在演什么,也要赶个马车,拖家带口的在呼兰河边呆个三天两晚的;他们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穿衣”,人死了也就死了;他们爱看热闹却又麻木,他们生病了就扛,再不行就“跳大神”。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你可以说他们无知、愚昧、麻木、没有精神追求,但别忘了他们生活在一个食不果腹的苦难年代。在那样的年代,小人物的命运如同浮萍。

你看那小团圆媳妇,十二岁就到了老胡家。团圆媳妇来的第一天,大家都争着去看。高挑的个子,大大的眼睛,长长的辫子,开朗的性格 ……此处隐藏10590个字……买了豆腐,绝对会把豆腐加上辣椒油,再拌上大酱。当时人们都非常羡慕买得起豆腐的人,有的人为了吃豆腐把自己仅有的钱花光让自已没了钱,但是吃到豆腐的每一个人都非常幸福,在当时吃豆腐就像吃肉一样香。

这篇文章通过一件件生活小事的场景描写,写出了这个封闭小城中的沉默以及灰暗的生活,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与语言,都表现出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我想,作者萧红之所以要写下来这本书,是因为想让我们远离传统社会的思想蒙昧吧。美和追求美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美,创造生活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们的生活增加色彩。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我在网上搜到她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人,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以幽默风趣的写法,书写了自己奇妙的童年,令每个人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在创作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远在香港的萧红思念自己的故乡,怀念自己的童年,创作了这部小说,书写了一篇“回忆文”。这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虽说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然叙述了故事,但没有主轴。在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孩子当着母亲的面对邻人说大家在市场上买的便宜猪肉是瘟猪肉,孩子的母亲脸红了伸手去打孩子,孩子仍然很固执地说是瘟猪肉,母亲气急败坏地拿起火钳朝孩子肩膀上打去,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祖母来龙去脉,祖母本想安慰,但看见邻居家的李奶妈站在门口,掀起孩子的后衣襟“啪啪”打去,直到李奶妈走后为止。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当时人们的愚昧和无知,为了贪图便宜,顾忌面子,扭曲事实,自欺欺人。

合上这本书,回味一下作者的童年生活和趣事,再想想自己的现在的生活。时间一去不返,童年也一去不返,让我们珍惜这欢乐的童年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