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读书活动计划集合6篇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活动计划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书活动计划 篇1
一、 活动目的: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的确,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的同时,他们所感悟地是人生的真善美,知识的深奥美,以及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个性发展、放飞理想的不竭动力。办一个真正读书的班级,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我梦寐以求的教育理想。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制定读书计划。
二、活动背景
1.新时期人才的需要。新时期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具有渊博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正符合这一特征的需要。
2.课改的需要。小学阶段的各学科,如果只偏重课本知识的传授,那么对学生素质的发展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利的,因此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成为一个善于阅读的好少年。
三 、活动目标 :
1、通过活动,建立起以班级为主的班级图书岛。
2、通过活动,在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读书口号南京市浦口区顶山小学
1、广读书,博采众长;读经典,收获成长。
2、确定必读书目:南京市浦口区顶山小学~6]x9X)g i
必读篇目:《弟子规》《红岩》
选读篇目: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五 、活动实施的'计划
1、做好读书笔记
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笔记,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容量、实现时间、好词佳句集锦、心得体会等栏目。
2、举办读书展览 :
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
3、出读书手抄报:
(1)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定期出版读书小小报。并组织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4、建立班级图书角:
( 1 ) 读书活动中,班级建立起班级图书角,书由学生自带,建立制度,完善管理,培养图书小管家。
(2) 在图书角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小书库。
5、建立好书交换站 :
每个学生每学期向班级捐2本书,进一步充实班级图书角。
6、参与读书实践活动 :
读书活动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缉、废纸蒌中捡出一本书等。
7、读书活动管理办法:
(1) 成立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
(2)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经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申报,可评为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3)参加读书活动获奖的个人将按等级加星 。
班级各项读书活动的开展力求扎实、有效,推动阅读品质的提升,切实让生命的底色在阅读中得到润染。
读书活动计划 篇2
一、活动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二、活动形式:
1、阅读征文比赛
2、漫画创意比赛
3、阅读演讲比赛
4、手抄报或黑板报
三、参加范围:七、八年级
四、时间安排:5月中旬—6月底
1、5月中旬—5月底为准备动员阶段。
2、6月—7月初为征文、漫画创意、演讲、手抄报竞赛阶段,评选出优胜者进行全校展示和展览。
3、暑假前,学校将对获奖作品进行表彰。
读书活动计划 篇3
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建设有品位加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树立大阅读观、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引领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课外阅读活动计划。
一、读书社名字:静远书社
“静远”含义源自于诸葛亮《诫子篇》中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读书需静心、诚如《诫子篇》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因此、我们希望路小的教师在读书的氛围中、能坚守一份宁静、养练一颗“致远”之心、此番读书心境、静心方能“净心”。
二、活动目的:
根据镇教师读书社团精神、成立本校教师读书社团、以带动全校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和理论素质、培养出完美的读书人格。
三、我们的读书目标:
(一)知识上:让读书丰富我们的教育视野
(二)思想上:让读书丰满我们的教育灵魂
(三)精神上:让读书丰厚我们的教育人生。
四、遵循思路:
1、以原理掌握、方法习得为基础、以专业拓展、学科纵深为发展、引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从而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2、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重视科学性的基础上、彰显人文性;
3、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展望、把真正优秀的中外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经典。
4、在读书过程中、把读书活动作为教师“行动研究”或者“校本教学研究”的一个部分。在“问题—设计—行动—反思—新问题—新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将读书活动融入到我们的行动研究或校本教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不断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教育的眼光”收获“教育的心情”。
5、在进行读书活动的同时、积极促进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范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开展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以自学为主、在课外和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并撰写读书笔记、随笔、反思。
“读书活动计划”分三个“领域”:“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和“教育随笔类”。在日常的读书活动中可以从三个领域中各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构成自己的“三本书”。在每学期、重点阅读自己选择的“三本书”。(也可以在每学期任意选择一本书重点阅读、同时泛读其他推荐书)
2、定期开展学校读书社活动、交流读书心得。
3、理论联系实际、将读书收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并撰写“在读书中提高”的教育小故事。
六、实施办法
1、宣传发动、组建读书社团。
在全镇读书社团成立后、学校集中召开会议、共同研究商讨社团名称、制定社团读书计划、并迅速组建学校读书社团、本着积极参与、民主管理、自我激励、坚持不懈的方针、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2、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社团教师要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选定自己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教学专著、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注:本学期必读书籍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提供读书条件。
(1)根据市教育局每年向中小学教师推荐读书书目、学校购买一定数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杂志、保证集体学习用书。
(2)每学期由每位教师精选1~2本对教师个人成长有益的书籍。
(3)学校开设教师阅览室、配备一定数量的教育刊物、保证教师借阅。支持教师办公室作为读书活动交流的主阵地、创建“办公室文化”。
(4)经费投入:每年教师自主购买书籍刊物、学校给予50%资金补助。
4、搭建读书平台。
在自己的博客或学校的网站上开辟“读书伴我成长”专栏、分享、记录读书的快乐。
5、树立读书典型。
每学期全校要对读书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树立典型、评选读书学习型教师。
6、建立读书制度:
(1)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计划、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完善教师读书的奖励机制、将读书活动与年终考核相结合。
(2)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注重读书实效、避免走过场、搞形式。
读书活动计划 篇4
日本作家池天大作所说:“读书不光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使作者和读者在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去塑造人生。” 读书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事业和追求。读书学习能丰富人的内涵和修养,拓宽视野,引导思考。在“终生学习”成为了未来社会中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需的同时,教师的自我发展就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探究。因此,教师应“活到老,学到老。”为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提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促进本人专业化发展,现结合自身专业发展制定读书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教材为重点,以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自身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读书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师。
3、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活动,丰富自身个人文话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读书活动具体安排
1、订购教学刊物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寻求好的教法以省时、高效地达到新的教学目标。自购图书阅读,在学习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反思和随笔,记录自己每一天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
2、 阅读中、外名著,丰富自身的文学基奠,在当今社会,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如果停留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是不适合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常流水。
3、每天读书一小时;按时读完学校推荐的书籍;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读书报告会和学校举办的读书沙龙活动 。
4、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边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实践创新。
四、时间安排
1.每天自学理论书籍20分钟。
2.工作之余,和学生一起读书。
五、读书内容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
3、中外经典名著
4、教育教学书籍
读书活动计划 篇5
一. 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班级,让读书成为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 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呢个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人员
四一班全体师生
四. 活动计划安排
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制定读书主题,让孩子有针对性的去读书。具体主题安排如下:
主题一:我敬佩的海伦.凯勒。 全班学生同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主题二: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绚烂童年。 以阅读童话故事为主,同时与写作相结合,学生自编、续编童话故事。
主题三:诚信、感恩。 结合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讲诚信,会感恩。
主题四:“学名人” 通过阅读名人故事,让学生学习名人身上的闪光处。让名人的励志故事不断激励自己。
主题五:“诗”情画意。 以阅读古诗为主,并进行可内外古诗的积累。
主题六: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文学名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书中小主人公的经历。
主题七:四大名著伴我成长。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觉得四大名著理解起来,或是看起来比较枯燥,可以让 孩 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读其中的片段。
主题八:我是写作小能手。 主要是阅读一个优秀文章,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写作水平。
读书活动计划 篇6
一、活动意义:
为庆祝世界读书日,让经典深入到心灵的最深处,培养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情!让儿童在经典的熏陶下,从内向外地散发儒雅的气味,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开阔。同时,为了深化我校书香校园特点建设,修建浓郁的书香氛围,我校决定举行20××年校园读书节。
二、本届校园读书节活动的口号是: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点燃读书豪情,共建书香校园
开启浏览之门,点燃心灵之灯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三、活动主题:
本届读书节主题定为“浏览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
四、活动时间:
4月14日——5月8日(第九周——第十一周)
五、读书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内容: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1、校园悬挂横幅,出专题宣传标语,修建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2、读书节开幕式。利用升旗仪式,召开读书节开幕式,由教师代表向全校师生发出读书节活动倡议,宣读读书节活动方案。
3、召开主题班会:4月14日下午班会时间,班主任向学生传达本届读书节活动方案,制定提出本班的读书节宣传口号, 号召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修建浓厚的书香班级读书氛围。
第二阶段:活动展开阶段
1、(一、二年级)出色童话回放
讲童话故事。每班进行童话故事会,可在中外经典童话当选取一篇,也可自编童话,时间为3到5分钟。(负责人:一、二年级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时间:4月21日(第10周星期一班会)
2、班级经典朗诵展现。
时间:4月21日升旗仪式
3、召开浏览教学研讨会
学校举行优秀教师浏览导读课课堂教学观摩,激起学生读书爱好,把握读书方法,享受读书乐趣。
时间:4月23日(第10周星期三)
4、语文老师引导孩子天天坚持课外浏览推荐书目,经常催促评价,及时做好绘本、读书笔记、浏览手抄报。5月7日每班评出5份优秀作品上交教务部参加学校评比。
5、各班同时展开“亲子朗诵”活动。每个家庭落实一个朗诵项目,可以是全家人共同参与,也能够是父(母)与子(女)或祖与孙的二人组合。朗诵的内容可以选古典诗词,也能够是现代诗歌,但内容必须积极向上,时间不超过5分钟,以DVD情势参加班级评比。每班选出1—2个作品参加学校评选。
6、三到五年级读书征文
三到五年级每班组织学生根据课外浏览进行写作,主题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然后每班选取三篇优秀作文参加学校评比。
(负责人:三到五年级班主任及语文老师)
时间:5月7日(星期四)
7、学校组织“跳蚤市场”——学生图书交换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籍和学生们交换,让旧书重新得到利用。(4月)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为了培植典型、表彰先进,学校将在本学期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在本届“校园读书节”中出现出的“书香学生”、“书香老师”、“书香班级”及“书香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