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华】专业工作计划四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业工作计划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专业工作计划 篇1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强化竞争激励机制,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充满生机的职称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知识和技术水平以及履行本岗位能力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
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专业技术职务有数量限制,由行政领导在规定的结构比例内择优聘任,在聘期内领取相应职务工资和享受相应职务待遇。
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骋分开”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专业技术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按聘任的岗位(职位)确定。
实行按岗聘任,在什么岗位享受相应的待遇。
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施“评聘分开”的范围。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26<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26>的通知》(中发[1986]3号)和国家人事部对事*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实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范围包括:
l、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
2、差额拨款类事业单位;
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上述单位中不包括单位法人、行政领导人员中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四、实施方法。
(一)试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
首先要在工资总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设置要以编委批复的编制数为基础,以省职改办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数为标准。坚持效率优先,精简高效,公平竞争和可行性原则。岗位设置的具体要求、程序和审批按省职改办《关于核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暂行办法》(职改办[1995]319号),《关于做好地(州、市),县(市、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核定工作的通知》(职改办[1999]316号),《关于适当调整地、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比例的通知》(职改办[]16号)和省职改办《关于印发%26<省评聘正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试行办法%26>的通知》(职改办[]35号)执行。
(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岗位设置工作结束后,各单位要按照县职改办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数推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公布岗位。各单位要将竞争上岗的职位向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明确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条件。
2、报名。岗位公布后专业技术人员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岗位所要求的条件进行对比,选择所要竞争的专业技术岗位。
3、笔试。笔试分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
4、考核。各单位要对竞争上岗人员进行任期考核,考核指标要量化,便于操作,简单易行。同时要对竞争上岗人员进行民主测评和领导评议。
5、确定竞争上岗人员。通过笔试和综合考核确定竞争上岗人员。
6、聘任。各单位要在县职改办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择优聘任。聘任时各单位要携带《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册》,填写有关表格到主管部门核定岗位数后,送县职改办审核。由县职改办下达聘任结果通知单》,凭《聘任结果通知单》到人事部门兑现工资。 聘任期满后,要重新进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三)聘后管理。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聘后考核制度,制定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聘后考核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可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要在客观、民主、公正的原则下定性、定量地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考核结果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5个档次。考核内容、标准、办法、程序和结果在单位内部公开。考核结果要与职务的聘任以及资格的晋升结合起来,合格或优秀的可续聘,其中优秀的可优先推荐晋升高一级职称,基本合格的.给予3—6个月的告诫期,告诫期内有明显改进的,可确定为合格,仍无改进的,确定为不合格;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解聘、低聘或调整工作,低聘或调整工作的人员按新聘的职务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待聘人员,由用人单位规定一定的待聘期限,在此期限内,停发岗位津贴。严格实行按岗位择优聘任,优上劣下。
五、有关具体政策:
(一)实行“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按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高职低聘人员。保留档案工资,按聘任岗位正常晋升工资。低聘人员享受所聘岗位的有关待遇。其正常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台阶年限按实际聘任低一级专业技术岗位年限计算,有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而未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使用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参加有关技术、学术活动。
(三)获得资格未被聘任的人员,不能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在聘人员其聘期有间断的,其前、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时间可以合并计算。
(四)获得职称(资格)而未被聘任人员离退休时,按实际被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所规定的待遇办理。离退休年龄按实际被聘专业技术职务应退年龄掌握。
(五)实行“评聘分开”的事业单位因解聘、低聘降低工资或自然减员等原因空出来的岗位,可以随时或定期从已获得相应职称(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
(六)职称评审中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按省职改办[]13号、[]9号文件执行。
六、有关具体要求:
(一)为防止评乱评滥,确保质量,“评聘分开”采取逐步推行的办法,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二)各乡镇、各部门以及各事业单位要使用省人事厅下发的《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手册》,加强对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严防超岗聘任。如所属事业单位确因事业发展,人员变化及其它原因,需要增补岗位数额的,可由县职改部门提出申请,报市职改办审批后重新核定岗位结构比例。
(三)聘任证书的管理。聘任证书采取全省统一样式。各单位在领取证书时,要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被聘人员名单,各部门要严格按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岗位人数发放聘任证书。解聘人员的聘任证书必须上缴发证部门。
(四)各单位要加强领导,提高对“评聘分开工作的认识,切实搞好设岗、考核、聘任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工作。
(五)县职改办要严格执行省、市核定的结构比例,加强岗位管理,淡化身份管理,加强聘后管理,兑现职务工资前的审核工作。
专业工作计划 篇2
根据应用化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及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必须经过专业实习。通过实习,把所学的专业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制定20xx级应用化学专业实习计划。
一、实习目的和基本要求
工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或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学习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科技人员的崇高品质和敬业精神。工业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宽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并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以生产实习为主,主要包括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化工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产品检测技术及厂房结构等的初步了解。另外,在进入厂区内参观生产装置之前,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确保整个实习期间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二、实习内容
(1)掌握1-2个化工生产工段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及主要控制条件;
(2)掌握1-2个主要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条件;
(3)了解化工生产中的检测知识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原料、成品、半成品的性质规格与用途;
(4)了解化工企业供水供汽等辅助工段的状况、“三废”的基本治理方法和治理工艺;
(5)了解化工生产的组织方式及技术管理方法;
(6)培养应用所学基础课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7)建立初步的工程技术观点;
(8)实习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实习总结,每个小组分别写一份小组实习总结。
三、实习地点: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四、实习方式及时间安排:
1、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四组轮换)
2、实习时间:6周
每次轮换对调实习应提前安排好计划,不仅每个学生和教师要知道,还要提前递交实习工厂和车间。
3、具体时间安排:
第1周(7月16日—7月22日)
要求学生做好此次实习相应准备工作(如火车票联系、住宿地点的确定、生活用品的准备、应急药品的携带等);系里召开实习动员大会(7月19日,周四下午3:00,地点:化阶),布置专业实习工作要求,7月21日出发赴柳州。
第2—5周(7月23日—8月18日,为下工厂时间)
第一实习组:下到净化分厂;
第二实习组:下到合成分厂;
第三实习组:下到硝酸分厂;
第四实习组:下到硝铵分厂。
注意:实习1周以后各实习组岗位轮换对调!
第6周(8月20日—8月26日)
实习生认真进行实习总结,写出实习报告;实习组长写好书面总结。
五、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组长:朱万仁副组长:秦荣欢刘卫兵
学生组长:覃波余德飞何晓良
专业工作计划 篇3
检修部第二阶段(专业培训)培训要求 热控专业
1.1 建议培训时间:5个月
1.2 建议课程设置:
1.2.1热工基础知识培训:
1.2.1.1热工计量基础
1.2.1.2热工测量原理
1.2.1.3常见的热工仪表简绍及其校验方法
1.2.1.4电工学、电子学的一般知识
1.2.1.5热工自动控制基础知识
1.2.1.6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知识
1.2.1.7 现场设备检修知识(执行器、电磁阀等)
1.2.2 660WM机组热工设备培训:
1.2.2.1 660MW机组理论、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1.2.2.2 660MW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及控制对象
1.2.2.3 660MW顺控设备及控制原理
1.2.2.4 660MW程控设备及设计原理
1.2.2.5 660MW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原理
1.2.2.6 660MW辅机系统及其它设备介绍
1.2.3 分散控制系统DCS培训(可针对国电智深DCS系统)
1.2.3.1 DCS组成及网络结构
1.2.3.2 DCS硬件培训(控制柜、I/O柜、继电器柜、网络柜、电
源柜等及一些常用测量模块、测量卡件及测量通道检验、仿真调校、模拟试验等方法)
1.2.3.3 DCS软件培训(组态软件、编程软件、画图软件、仿真软件等以及各控制柜间通讯网络交换、数据交换协议等)
1.2.3.4 DCS基本组态单元、逻辑培训,画图工具基本功能使用方法培训
1.2.4 可编程控制器PLC培训(硬件以西门子S7-300以上为例,软件以STEP 7 V11为例)具体设置同DCS培训
1.2.5 机组热控重要系统培训
1.2.5.1 汽机电调系统(DEH)
1.2.5.2 汽机保护系统(ETS)
1.2.5.3汽轮机安全监测系统(TSI)
1.2.5.4锅炉本体保护(FSSS)
1.2.5.5厂级监控系统(SIS)
1.2.5.6重要自动控制逻辑(MCS)
1.2.6应用软件培训(也可根据情况另行设置)
1.2.6.1 Microsoft Office Visio软件培训
1.2.6.2 AutoCAD软件培训
1.3培训要求:
1.3.1热工基础知识:
a.熟悉热工计量及测量基本原理,掌握误差及基本数模转换、电路等计算方法。
b.熟悉测量一次元件(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物位、转速、振动等)的测量原理。掌握调整、检修和校验方法。
c.了解自动控制环节及参数设定。
d.掌握现场设备如变送器、执行器、电磁阀等修理知识。
e.了解一定的计算机及网络的'知识及检修方法。
1.3.2 660WM机组热工设备培训
a、熟悉并掌握机组热控设备概况、基本参数、结构特性、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识
b、熟悉和了解660MW顺控、程控、自动控制等系统知识及设计原理,了解一定的检修方法。
1.3.3 分散控制系统DCS培训
a. 了解DCS系统组成、网络结构、软硬件等知识。
b. 熟练掌握硬件设备(控制柜、I/O柜、继电器柜、网络柜、电源柜等)一些常用测量模块、测量卡件及测量通道检验、仿真调校、模拟试验方法。
c. 熟练掌握各控制系统中的主要控制软件(组态软件、编程软件、画图软件、仿真软件等)运用以及各控制柜间通讯网络交换、数据交换协议。
d.能独立设计、组态一些简单控制逻辑。
e.掌握分析故障、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的步骤和方法。
1.3.4 分散控制系统PLC培训(要求同DCS)
1.3.5 机组热控重要系统培训,熟悉各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及控制方
法,掌握各系统硬、软件故障消除方法。
1.3.61.2.6应用软件培训:了解 Microsoft Office Visio软件及AutoCAD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专业工作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务科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为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就业为导向、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深入贯彻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观念。本学期将在专业课程、公开课教师评比、机房规范管理、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作为本组的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任务,规范每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工作常规,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布置落实本学期的工作重点。要求每位教师熟悉所授课的教材,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的重点,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进行专业课教学;对机房的计算机进行维护,保证教学的需要。
2、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成长的研究,做好新生和老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开学之初就要使他们明确自己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习什么、能学到什么、在今后工作中需要什么;通过向学生介绍本行业的发展现状、热点问题、行业优势等,促进学生对本专业及今后所从事职业的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端正学习态度,从而促进他们努力学习。
3、要认真做好学校“专业技能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精心组织,责任到人。以“打字比赛和C语言设计”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做好优秀学生的培养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成效。
4、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市或以上的各种活动和比赛,努力调动组内各教师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
5、 做好网络管理类、网页设计类和软件开发类课程的计划,供同学们能在择业方面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便很好的就业。
6、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要求曹童及时更新学校新的活动照片和主题材料。
7、学校多媒体功能室能正常的工作,保证教学任务及时完成。
三、具体安排
1、各任课教师制订教学计划
2、教研组学期工作布置
3、组织中职学生计算机基础中级考试工作
4、两个机房、多媒体教室、各办公室电脑和网络的维护
5、开展专业技能课外活动
6、组内专业知识相互学习
7、计算机基础中级考试培训
8、完善学校校园网
9、专业技能课外小组活动情况小结
10、计算机基础中级考试安排和考试
11、课外小组活动成果检查、成果展
12、完善校园网站平台
13、学期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