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

时间:2023-05-07 18:44:29
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

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接触并使用发言稿的人越来越多,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发言稿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1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还有可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很好高兴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 ,首先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能参加这次的家长会。

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天职,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 ”。我们要求学,我们更要成长,积极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时代的全面人才。学习并不只是死记硬背,应该讲究方式方法。

比如 课前预习应该有,在老师讲新课之前,借助学习资料简单的浏览几遍。在看的同时,把知识点,定义,意思牢记在心。其实班上很多同学会觉得老师在讲新课时会跟不上,稍有跑神就会遗漏好多知识点。如果课前预习一下,就会轻松好多,老师讲新课时才不会觉得太吃力了。

其次,课堂 听讲就不用说了,如果我们认真听讲,短短的40分钟可以学到许多一生受用的知识。上课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跟紧老师的节奏,积极配合老师,充分运用点滴时间,强化记忆。

最后,课后复习必不可少,课后把老师讲的知识重新归纳,划清重点,难点知识,复习还可以让你发现不懂,不会之处可及时解决问题。要想学好知识这三个步骤不可少。

当然了,好的学习方法离不开好的学习习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四个学习 习惯。

1、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是学习的根源,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有了健壮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我们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有时间多听听新闻,多看看报纸,关注国家大事,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好处。

2、勤于思考的习惯。

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往往自己想出来 是记得最牢固的,勤于思考,勤于动脑,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这样才好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好问,善问的习惯 。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问, 要问的准,问得深。在问之前先要自己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请教他人,在问时要认真听讲,学习他人解题思路和方法。

4、做笔记的习惯。

俗语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好笔记,可以理出知识的线索和要点,使之有条理化,便于复习和记忆。记好笔记,要有选择性,记重点,难点,要点,切不可听到什么就记什么,那样就太费时间和精力了。总之,我的学习习惯可以总结为勤劳,好问,认真这六个字。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见解,我相信只要家长们多关心孩子, 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和老师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孩子克服在学习上的困难,你们的孩子一定会进步的。

最后,祝各位家长,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同学们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2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对孩子的品格塑造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把孩子教育成才,教育成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是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今天学校给我们家长创建了一个“家校互动”的平台,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交流对孩子教育经验和心得,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我有一些想法想与大家探讨。

一、家长要有一个科学的“教育观”

我认为,要想教育好孩子,做为家长,首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育观”——即你想让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家长觉得因为我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孩子应该上大学;因为我没有找到好工作,所以孩子得找到,因为我生活艰难,所以孩子必须幸福,因为我没有特长,所以孩子应该有特长等等,把孩子当做弥补自己缺陷的替身,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愿望的延续,无形中给孩子的精神带上了枷锁。许多孩子是物质生活的皇帝,精神生活的奴隶。这是孩子的悲哀,也是家长的悲哀。其实:我认为,孩子是社会人,不是你的私有产品,教育孩子应该从尊重孩子的个性出发,从健全孩子的人格出发,一个健康的思想,一个高尚的品德,一个科学的人生观,一个追求真善美的信念,这是他在成长的路上无论经历什么都能获幸福生活,都能坚强地面对生活的永恒保障。告诉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最好的生活不都是有钱有权。只要能自食其力地生活,能为社会做贡献,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就是最好的生活了。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她一生的成长,会对她的人生观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孩子只为特长而特长、只为实现家长未尽的心愿而努力,我认为那样的教育是肤浅自私而狭隘的,最终会竭泽而鱼,让孩子长大后迷失自我。

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是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在这,我想到了我们单位的一个例子:有一个学生犯了错误,学校把家长叫去进行沟通。结果家长去了之后,对孩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学不好我修理你,你们老师教育不好你我修理你们老师”。当时,听到之后,我在气愤之余为学生悲哀,很难想象,一个如此自我膨胀而又傲慢无礼的家长会教育出彬彬有礼的孩子。所以说,家长的形为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平时我们不经意的言行也许就会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所以,许多时候,我也经常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这样做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些事有些话,能不能出现在孩子面前是需要斟酌的。

我觉得孩子小时候,教教她们一些生活礼仪很有必要。比如说作客、待客时应该注意什么,用餐应该注意什么,在家里如何尊敬父母长辈、在学校怎样尊敬师长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好的地方,弱化不良作风,久而久之,孩子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慢慢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利用游戏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很孤单的。在家里,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既能给孩子适度的放松,又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我女儿女儿在家里玩着一个小游戏“摩乐庄园”,她父亲也给了她很多帮助和指导。在学习之余孩子可以适度地放松,自己也很快乐,家里的气氛也融洽。其实,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对她的身心发育都有好处。

四、家里创造良好的知识氛围

我觉得要想让孩子知识面宽,书报是不能少的。(语言文字报)和(少年文摘报)陪伴着女儿从一年级一直到现在,对于她语言能力的提高、板报的设计、词句的积累有很大帮助。家里古今中外的著作满足了她在书海里自由自在地畅游的欲望。我认为要想让孩子爱上知识,给她提供足够的空间是必要的。

五、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 ……此处隐藏20163个字……>

一,从家庭实际出发。先说一下我家的一个情况,我们是80后的小夫妻,跟公婆一起生活,还是一种传统的生活模式和状态。我公婆还没退休,在入园之前白天都是由外婆抚育。两代人共同生活,难免在养育孩子上面有代沟、有分歧,现在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学会耐心的协调两代人的不同教育理念和方法。抚养、教育孩子,都不是做妈妈一个人的责任,需要整个家庭的参与、配合和支持,如果家庭关系处理的不融洽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会有阻碍的。我妈今年老批评我,(她很开明总是单独的找我说话,不当孩子面破坏我的形象)说我没耐性、对小孩太凶;但是回想起我小时候,她对我家教更严,更可怕,简直就是恶毒的形象。但是隔代就是“亲”,他们也知道有时候做过了,就是收不住。作为我们做子女的应该理解,其实他们内心,也是希望我们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多管管孩子、多教育教育孩子的。我女儿很早就坐宝宝凳跟我们一起用餐,有一次刚开始吃饭,就坐不住了,还找很多个理由。一开始我们都诱导她,好好的跟她说,就是不听。奶奶怕她会饿的呀,就哄着说喂她;爷爷也在旁边耍宝,就是不吃。我当时很生气,也清楚当着爷爷奶奶的面训斥不合适,就把她抱进了卧室,让公婆给我们单独的时间,并说明我会处理好,顺便把门反锁了。小孩子鬼机灵的,知道妈妈真的发火了,就在房间里鬼哭狼嚎的求救,我也没动粗,让她情绪发泄完了,不紧不慢的跟她强调一下吃饭的规矩,后来重回到座位上,自己乖乖吃饭了,后来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形。像这种生活上的规则就慢慢建立起来了,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都做到位了,孩子也会慢慢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注重沟通。我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错,我也一直鼓励她具体的、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一方面是尊重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之间产生矛盾了,沟通到位了也容易化解。记得刚入园的时候,她情绪有点波动,一次早上不肯来幼儿园,说要去外婆家,情绪上很抵触,又说了很多个推脱的理由。后来好不容易到了楼下单元门口,又说要我开车送她去幼儿园,其实我家就在隔壁的怀德名园,我也依了她,等到了幼儿园门口,她又不肯下车。我当时已经表现很不耐烦、很生气,恨不得动粗,后来想起了一本书中讲到小孩子的行为很多时候是受情绪的影响,但是他们太小不会表达出来,后来我就问她,你不想上幼儿园,是你心情不好?她说是的,我心情不好;我说,妈妈等你心情好了,我们去上幼儿园,妈妈有的是时间,你要多久心情才好呢;十分钟,妈咪;(其实她还不懂十分钟是多长,她说“妈咪”这个昵称讨好我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事儿我能赢);我又说,那我们先回家,十分钟等你心情好了,我们手牵手去幼儿园。后来到家大概过了三分钟,女儿就一改哭脸,屁颠屁颠的说妈妈我心情好了,我们去幼儿园吧。其实小孩子有的时候也是要面子的,给时间、给台阶,她也可以转变过来。在这里也非常感谢三班的方老师和施老师,她们给了小朋友许多的关爱、尊重和鼓励,在我女儿身上,我能体会到那是一种近似于母爱的温暖,她总是很得意的跟我炫耀:两个老师为她做了什么,她在幼儿园很开心,吃过早饭就很自觉的说要跟妈妈手牵手、摇啊摇的去幼儿园。

三、言传身教。 先说“言传”。我跟小孩子交流的句子也会很短、精准,我会跟她表达我的情绪和感受,说太长的句子或大道理她也不懂。有的时候小孩子冒出来几个成语、说一句很有逻辑、又很长的句子,会觉得很欣慰。夸奖对孩子很受用,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不能随意用! ”,夸奖我们的小宝贝的时候要:1.夸具体不夸全部;2.夸努力不夸聪明;3.夸事实不夸人格。大家不妨试试,还是很有效果的。再说“身教”,我本身也有工作,在生活中我需要扮演妻子、女儿、儿媳、母亲、职员这几个主要的角色。在诠释不同的角色中,我也很注意,不要因为我的一时鲁莽,潜移默化的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平衡好几个角色,又把每个角色诠释的不错,孩子也会受积极的影响,用现在的流行语,就是传递正能量嘛。我不在家的时候,她会像我一样去照顾家人,从她身上可以看到我们这些大人的影子。只有我们不断成长,才能引导和影响我们的孩子成熟起来。

我对自己的孩子不奢望,甚至可以接受她平庸,只希望她快乐,健康,独立、有主见,希望她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好。今天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家庭教育,也只是我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态度。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段话,是在一本叫《目送》的书中说道:我慢慢地、我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立于小路的这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处,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让我们珍惜孩子的成长点滴,当他们长大、成熟,不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希望他是幸福的。谢谢大家。

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15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

大家好!

很荣幸我能为大家总结这段时间以来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情况。

我们班的语文,无论是从成绩还是课堂都表现的很好。每天早上疯狂英语结束后,会有将近20分钟的早读,在早读中,我们或是预习新课程或是回顾旧知识,力求完善“温故而知新”,读、写、讲一个都不少,同学们表现的很到位。语文的基础分都是在早读供应的,早读辅佐课堂。至于课堂大家都很认真,很积极。课堂上从来都不会鸦雀无声,能够积极融入课堂,配合老师,这是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事情。

语文的学习向来是很重要的,是升学考试必考的科目,最近关于高考语文增分的事,叔叔阿姨们一定有所耳闻,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会学习语文,并从其中有所收获,我们班的语文模式也有很大改观,1、任老师定期举办关于语文知识的比赛,比如:演讲比赛,推荐书目等等,同学们会在比赛中锻炼自己,增长知识,这种方式大家都很喜欢,确实也起了一定的作用。2、在“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作为科代表我们也会抽出时间来讲一些阅读答题技巧,并穿插一些课外知识,使同学们更好地对待考试。

最重要的是如何学习语文,怎样学好语文,我归纳总结了一些方法,其实这些方法不仅适合语文,对于学习其他科目也很有帮助。

第一要“三心”,1、要专心:学习一定要专心致志, 2、要细心:“细节决定成败”;3、要有恒心:学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它是个漫长的过程,要坚持不懈。

第二要“三习”1、课前预习,2、要课中学习,3、要课后复习,不管学什么科目,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第三要“三书”,教科书、课外书、作文书。课本知识是学生必然要掌握的;但课外书是提供大量课外知识,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有充实的知识量;作文占了总分的1/3,也是不能忽视的,作文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不至于在考试中失太多分数。

学习知识不仅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而且于各位叔叔阿姨的教诲也是分不开的,希望SSAY积极引导、配合我们,比如督促孩子背诵课文,鼓励多阅读课外知识、开阔视野,相信有你们的努力,我们会更上一层楼。语文来源于生活,领悟能力是学习语文精华之所在,所以要注重实践,适用生活。

让我们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在中考中拥抱成功。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感谢大家的倾听!

《家长会家长代表的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